正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胜利闭幕之际,为助力生态环境领域青年人才成长,凝聚青年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暨南大学联办,《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和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于7月22-23日在广州召开。
论坛现场
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主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金南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举办,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他强调,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任务,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上取得新突破。
洪岸副校长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近年来,我校环境学科实现快速发展,环境科学/生态学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5‰、环境科学与工程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国内第11位。为加强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研究能力,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主要瞄准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的交叉领域,从事前瞻性和原创性学术创新。建院以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由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领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计划项目,获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4亿元。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学科111创新引智基地、广东省首批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南岭森林大气环境与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重要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她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专家学者们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平台加大科研合作,共同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委会主编张远航院士、副主编朱利中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大气复合污染与十四五研究重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若干问题”的特邀主旨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万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鲁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教授苏杭、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教授王伯光、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邓启红5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风险与挑战”、“影响人类世大气环境的多相化学过程”、“南岭森林大气野外观测站研究进展”、“国际新形势对下一代健康影响:急需重视与行动”的大会报告。
本届论坛还设置了39个分会场、660个学术报告、50个墙报交流和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展,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逾千名青年科学家围绕大气污染与控制、水污染与控制、土壤污染物与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毒理与健康、碳排放控制、环境管理规划与评价等主题领域,全方位跟踪前沿生态环境技术新趋势新进展、交流学术观点、探讨热点问题,凝聚共识共商科技创新,努力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文:周柳艺
校对:董萍
初审:耿雪松
复审:王伯光